前沿科技领域有一条神秘的曲线,它精准预言了AI语音助手从受到万众追捧到跌落神坛的整个过程,还提前三年警示了元宇宙赛道存在估值泡沫。这条技术成熟度曲线( Hype Cycle)被硅谷风投奉为投资圣经,它正成为科技创业者穿越创新周期的生存指南。
萌芽期的狂热与陷阱
2022年底GPT出现后,全球AI实验室一下子进入了大语言模型的军备竞赛阶段。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媒体炒作到了顶峰,如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,任何带有”.AI”后缀的初创公司都能轻易拿到融资。有个仅靠PPT演示的AI写作工具团队,在种子轮就获得了2000万美元估值 。
不过历史数据显示,大概78%处于萌芽期的项目,会在18个月内碰到技术瓶颈。2024年出现的多模态AI版权纠纷,直接致使三个明星创业团队的估值减少了一半。在这个阶段,投资人更需要予以关注 。专利壁垒>不是用户增长曲线,就如同当年特斯拉在早期的时候,重点去布局的4680电池技术专利 。</p>
泡沫破裂期的生存法则
2023年,生成式AI赛道出现集体降温的情况,这完美地重现了2016年VR头盔所经历的寒冬。头部玩家开始悄然进行转型,比如说某独角兽把AI绘画技术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,进而在汽车外观设计市场获得了宝马订单。在这个阶段现金流管理存活下来的企业很重要,这种重要性超过了技术创新,这些企业往往具备在医疗、金融等垂直场景的变现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泡沫破裂的时候反而是进行战略投资的最佳时机。微软在2019年AI语音助手处于低谷的时候,以折扣价格收购了 ,这笔交易在2025年医疗语音转录市场爆发的时候获得了十倍的回报。
爬升期的差异化竞争
自动驾驶行业在2024年带来的启示是,度过了幻灭期的技术,一定要找到不可替代的应用场景>Waymo放弃了全场景战略,转而专注于港口集装箱运输,之后单箱运营成本急剧下降了40% 。同样,AI制药公司如今更倾向于展示“缩短临床试验周期”的具体数据,而不是仅仅空泛地谈论颠覆传统医药 。</p>
在这个阶段,技术供应商出现了分化,这一情况如同云计算市场演变出的IaaS、PaaS、SaaS三层生态。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,它剥离了底层框架业务,之后专注于法律合同审查SaaS服务,在这之后,该公司的ARR(年度经常性收入)在六个月内增长了300%。
成熟期的生态构建
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再有明显进步时,商业模式的创新常常会比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更为关键。计算机视觉赛道在2025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,这个转折点证实了上述观点。旷视科技把人脸识别技术打包成零售客流分析模块,该模块与ERP系统进行了深度整合,整合后客单价提高到了传统方案的17倍 。
成熟期企业需要警惕创新者窘境当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,却不敢进行转型,当前某些AI公司正在重复这样的错误,他们死守定制化项目服务模式,拒绝把核心技术产品化,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功案例,商汤科技通过建立AI传感器开放联盟,确保了在智慧城市领域具备持续获利的能力。
衰退期的第二曲线
即便有的技术曾在行业内掀起颠覆性变革,具有革命性,也依然会遭遇被取代的风险。2024年区块链金融走向衰落,这是个典型例子。部分团队把NFT技术和奢侈品防伪相结合,结果意外开拓出了千亿级规模的市场。衰退期企业转型的关键之处在于技术组合创新>,就像IBM将衰退的PC业务与新兴量子计算形成协同效应。</p>
一些AI客服公司已着手提前谋划,把对话引擎与AR眼镜相结合,实现向工业远程指导系统的转变。这种跨越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,常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。
独角兽企业的周期应对策略
观察当下估值超过百亿的AI独角兽企业,它们普遍采用一种“三三制”的研发投入策略,即拿出30%的资源用于维护现有的产品,拿出30%的资源去布局相邻的技术,拿出40%的资源押注颠覆性创新。这样一种呈现动态平衡的研发矩阵,能让企业在任何一个技术周期阶段都保持进攻性。
更精明的玩家会利用周期波动来进行战略卡位,比如说,有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,在行业处于低谷期的时候,大力开展收购专利的行动,仅仅用了两年时间,就构建起了覆盖智能驾驶、机器人等领域的 。专利防火墙到2025年,边缘计算需求会爆发,届时,其专利授权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35% 。
在如今AI技术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下,您觉得哪些新兴技术正处在泡沫破裂期的前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,要是您认为本文有价值,请毫不吝啬地点赞转发。